本文目录
古代办丧事要在门口挂什么
丧事门口贴的那张纸叫什么
丧事门口贴的那张纸叫什么,丧事指人死后殓葬、哀悼等事情。在不同的地方办理丧事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办理丧事的时候通常都是要贴一张纸,那丧事门口贴的那张纸叫什么。
丧事门口贴的那张纸叫什么1那叫碎头纸,有白有黄,意为让后辈有钱,写字那块叫告示,相当于墓志铭。
家人去世门上贴白纸是什么习俗?
漳州民间自古以来对丧葬十分看重,老人临终之前,必须“搬铺”,即从卧室睡床移到正厅“水床”。所谓“水床”,是在两条板凳上放3块比人体稍长的木板。木板取单数,不能双数,表示死者单身赴阴间,不会再拉一个作陪的。
按照礼遇的规格,长者亡故才有资格上正厅,父母健在者、英年早逝者(某些对家庭贡献显著的长子或有功名的人物除外)、夭折者则不能上正厅,而必须把“水床”置于厢房,或将之移至床前地板,地板上铺稻草或草席。
“搬铺”时,厅内的神龛、神位、案桌、香炉等必须移走或遮盖。老人未断气之前,不能发出哭声。人一死,亲属围尸放声痛哭。
人们要用白布单把死者从头到脚盖上,称“盖水被”。
房宅的大门,红纸对联拆下,在门扇贴上白纸条。父母双亡交叉贴两条,一方尚健在只贴一条,如父丧贴左门扇,母丧贴右门扇,称之“挂孝”。死者的下辈披麻戴孝,身穿麻衣孝服,下摆不缝;头戴孝带,用手撕一长条,不用刀剪,缠于头部;腰间系麻绳;脚穿孝鞋,孝男穿草鞋,孝女穿布鞋,鞋面缀以白布;孝女头发披散,象征“发出千尾”,子孙繁盛。
死者已做高祖者,民间视作很“有福气”,其玄孙穿黄布衣,若有玄玄孙则穿红布衣,人人称羡。
丧事门口贴的那张纸叫什么2丧事办理程序
1、办理死亡手续、
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开取的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2、注销户口、
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3、联系火化、
打 *** 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
登记家属姓名、住址、 *** 、与死者关系等;
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4、接运遗体、
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5、遗体火化、
遗体运送到殡仪馆;
遗体整容;
遗体告别;
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
领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扩展资料、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世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丧葬习俗。虽然丧葬品准备及丧葬程序不断减化,但是主要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并且流传至今,家家躲不开,离不了。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丧葬习俗懂的人不多,但是,做白事司仪行当的人却不少。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只烧单数,烧大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丧事门口贴的那张纸叫什么3一、开具证明、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和《居民死亡殡葬证》
1、在家病逝的。须取得卫生部门(就近卫生院或就医医院)的《死亡医学证明书》,之后到辖区卫生防疫站换取《居民殡葬证》,再带《居民殡葬证》及逝者户口、身份证到辖区派出所销户,由派出所在《居民殡葬证》上签章。
2、在医院病逝的。由医院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之后到辖区卫生防疫站换取《居民殡葬证》,再带《居民殡葬证》及逝者户口、身份证再到辖区派出所销户,由派出所在《居民殡葬证》上签章。
二、联系殡仪、净身穿衣、让逝者干净整洁的走完最后一程
了解殡葬所涉及的流程,服务项目及殡葬商品。
了解有关遗体处置的搬运、保存、化妆、入殓和火化等服务细节;关于殡殓仪式的仪式规范、礼厅布置等服务细节。
商定服务项目,确定服务项目和殡葬用品。
通知殡仪服务接运遗体。
三、悼念仪式、布置祭奠灵堂,选择丧葬用品,通知殡仪遗体接运
遗体接收、冷藏保存、遗体进厅堂时,记载时间、检查遗体状况是否存在腐变、损伤,并向丧户确定逝者相关信息,存放冷藏馆,根据遗体状况和季节温差调节温度,每天保持4次温度检查并做记录。
告别厅布置、礼厅的布置根据需求进行安排,一般保持规范庄重,整洁卫生的规格要求。
其他附属服务、播放哀乐、打开空调、提供热开水、休息室、娱乐室等丧属其他服务需求,并联系社会上业余演出活动队。
四、举行告别仪式、对厅内冷藏柜、音响、话筒等设备进行检查,并有专人负责服务。
火化、寄存骨灰、领取骨灰、《骨灰寄存证》和火化证明
确定火化日期、日期确定后及时通知参加追悼的人员。按照丧俗,遗体应存放3天后方能火化安葬。这个天数指的是虚数,不是实际上的足日(24小时x3天)。
接待洽谈、检查骨灰装具,检查时文明服务,查验是否符合存放条件的骨灰装具,装具内不应放置贵重物品、易腐、易烂物品及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办理寄存手续、填写寄存证的相关内容和备查登记卡,要求内容一致并编号。
骨灰收存、核对骨灰装具上标注的逝者姓名及相关手续。
五、购买墓地、落葬、
根据客户需求,选择自己满意的公墓或是殡仪馆,骨灰罐上贴遗像及留字,以备日后领取。骨灰可以落葬与经营性公墓,也可以择吉日安葬。
家人去世以后去找殡葬车,然后在人不行之前去买寿衣,殡葬的人来了以后会帮你的亲人穿衣服,在这之前你可以擦拭家人的遗体,穿好寿衣之后,将实体抬入纸棺中,送往殡仪馆寄存,在此说好火化日期,一般3天,按照时间来算午夜12点以前都算一天,之后算新的一天,安置好遗体以后,回家布置灵堂,一般殡葬的会告诉你准备的东西,2糕点3水果一般,长明灯,还有油灯,香,乌盆,金山银山,童男童女,男马女牛身上需要盖死者的衣服,纽扣领子算剪掉,丧乐盒,需要包灰,留着给死者当衣服兜里的,死者的被扔到雨搭上,枕头出殡那天找个老头烧掉,之后就等朋友亲属少来祭拜上香,家属需要还礼表示感谢,客人走了不能送,这是规矩都不会挑的,然后3天以后出殡尤长子或者长女在灵车前摔盆,车队有了以后,老头烧枕头用五谷给家里撒遍,火化告别以后,就是答谢亲友去吃饭,然后就是头七上旺,3七送花,5七送粮,七7送船,在之后就是百天周年了。
附、丧事问答
(一问)、孝布的尺寸、黑纱的尺寸、孝牌的尺寸各是多少?佩戴时间多长?有何禁忌?
答、孝布的尺寸是用白布,长七尺,宽一尺二至一尺三寸五不等。孝子、孝女可将孝布直接系于腰间,孝女也可以对折后,缝成孝帽子带于头顶,女儿孝帽子右半边长,儿媳孝帽子左半边长。其中长子、长媳也可各用14尺白色孝布做成孝袍守孝均可。先人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孝布不可带有红布条;先人的侄男外女等的孝布要带有红布条一块(有的地方也不带,如不带,孝布是长七尺,宽六寸至七寸不等);先人的孙子辈等的孝布要带有红布条一块;先人重孙子辈等的孝布要在红布条之上再加盖一块黄布条。黑纱的尺寸是长七寸,宽三寸五,男子系于左手臂,女子系于右手臂,同样孙子辈和重孙子辈要在黑纱上带有红布条和黄布条。孝牌是近年新型殡葬用品,孙子辈和重孙子辈分别是红色、黄色镶边,也都是男于左手臂、女于右手臂佩戴。孝布的佩戴时间是出殡后,即可摘下,烧七日、烧百日时仍需佩戴上,过百日后不用佩戴。黑纱和孝牌的佩戴时间是连续一百天,到先人烧百日时,摘下即可。禁忌的事项时,带孝人百日内不可去洞房、月房和洞房,如必须参加,需“除服”方可。更不能戴孝去别人家,如必须到别人家,也需“除服”方可。
(二问)、“装老衣服”即寿衣、寿鞋、绊手丝、绊脚丝等何时给先人穿着?
答、更佳的穿戴时间,是在先人咽气之前,穿戴完毕为佳,这样才能确保先人衣物完整的.西去。穿戴的顺序是先里后外,先下后上。绊手丝、绊脚丝是在给先人指路后,入殓前,缠在双手和双脚上即可。
(三问)、“善单”即蒙尸布选用什么颜色?
答、“善单”分红黄两种颜色,长七尺,宽二尺四至二尺七不等。世寿60虚岁之前的先人用红布,世寿60虚岁之后,含世寿60虚岁的先人黄布。
(四问)、“经被”即陀罗尼被和子孙被如何使用?
答、在先人遗体尸身上盖好“善单”之后,可加盖经被和子孙被,如果有特殊宗教信仰的,可不加盖经被。子孙被在土葬或火葬之前,要在四角各撕下一块留给子嗣后人。经被在土葬时不用取下,在火葬时要取下,不可焚化,然后直接包裹骨灰袋下葬即可。
(五问)、给先人陪葬衣物及焚化衣物有何禁忌?
答、给先人陪葬的所有衣物,包括装老衣服等,均不能有兜,如果有兜,必须剪开兜底。所有的衣物不可带有任何动物皮毛,尤其是先人不能穿皮鞋,不能穿带皮毛的寿衣下葬。给先人焚化衣物的时候,要叠好后配以纸钱焚化,不可胡乱挑拨,焚化不尽。
六问)、先人灵前贡菜有哪些?
答、主贡、上插三根缠有棉花绒筷子的半熟倒头饭一碗,馒头左右各五个,金丝供一个,背鸡血块的倒头生公鸡一只,荤菜二碗,素菜二碗,贡酒三杯,供茶三杯,筷子五双,干鲜果品单样单数,其中要注意的是,所有贡菜不可用牛肉和马肉。摆祭用的祭菜需格外另备,不在此中。
(七问)、先人在咽气前后大小便失禁该如何办理?有何禁忌?
答、先人在咽气前后大小便失禁,务必要清理干净,因为这是导致犯呼的最常见表现。在仙门里,出现这种情况,是说明先人的灵魂已经被呼气煞神带入到畜生道、魔道的表现。在清理干净之后,要在先人的寿枕上,缠上九色丝线,方可有望化解。然后,马上去找信得过的师傅详细查看后具体化解为佳。
(八问)、先人尸身遗体不全该如何办理?有何禁忌?
答、先人生前缺胳膊少腿或手指、脚趾、脏器不全,在下葬时尽量将这些缺失的身体器官,或身体器官的骨灰一同下葬为佳,如果找不到缺失的身体器官,那么要找信得过的仙门师傅,通过先人的生辰和死祭,计算好所缺失的身体器官的骨重,然后用相应数量的莲藕包裹上红布,一同下葬方可。
(九问)、先人尸身遗体有血迹该如何办理?有何禁忌?
答、先人尸身遗体上有血迹,必须要用白酒或医用酒精方可擦拭干净,用水是很难清洗掉的。先人的尸身遗体万不能带有血迹,不然其直系血亲、配偶家人等定出血光之灾。
(十问)、先人尸身遗体出现“面目狰狞”、“死不瞑目”、“双手攥拳”、“双脚歪曲”该如何办理?有何禁忌?
答、出现这种情况时,多数都是先人有未了心愿,不肯离去之兆。更是犯呼的另一种常见表现。在这个时候,务必要找信得过的师傅,查清原因后,妥善处理,确保先人遗体尸身平静、无恙。如若处理的不好,仓促下葬,活人定出横灾。
(十一问)、葬礼纸活、花圈等如何摆放?
答、各类纸活直接摆放在灵前两侧即可。花圈的摆放是由内向外,由亲至疏,距离灵前最近的是死者最亲的亲人献的花圈,其余按照亲疏远近顺序,依次摆放即可。花圈之间的摆放不可留有空隙,紧凑不限。
(十二问)、在家操办葬礼时,停尸板、垫棺木、灵棚的高度各是多少,有何禁忌?
答、在家操办葬礼时,停尸板和垫棺木的高度均不可以超过活人床铺和炕铺的高度,灵棚的高度不可以超过房门的高度。棺材的大头要正冲门外摆放,不可大头朝里。
(十三问)、在家操办葬礼时,出殡时有何禁忌?
答、在出殡之前,就要开始拆灵棚,灵棚一拆完,马上起灵,不可停留。抬棺材的必须是已婚有子嗣男性,且属相不与死者犯冲。棺材抬上灵车后,不能停留等待,马上出发。待灵车从家中走干净之后,马上将停尸板和垫棺木拉去十字路口处或报庙处焚化即可。
(十四问)、在家操办葬礼时,“报庙”、“摆祭”、“送盘缠”有何禁忌?
答、“报庙”和“送盘缠”时是要慢去快回,即去的时候要走的慢一些,尤其是“送盘缠”的时候要缓缓前行,“报庙”和“送盘缠”返回的时候,所有人不能回头,要加快步伐才可。“摆祭”要分清“家祭”和“外祭”,不可混淆。
(十五问)、白发送黑发的葬礼、遗孀怀孕的葬礼、先人孕期去世的葬礼有何禁忌?
答、白发送黑发的葬礼,白发人要用棍棒敲打黑发人的棺木三下,寓意已经原谅其没有赡养的不孝之罪,这样黑发人方可安心西去;遗孀怀孕的葬礼,在出殡时,遗孀是不可以送殡的,要用9尺红布,系在遗孀腰间,绑在房门上方可,不然胎星冲撞孝星,必出灾星;先人孕期去世的葬礼,多数母体若怀男胎会自然分娩或流产,有的足月份的男胎还有可能会生还,这就是常说的棺材子,多数母体若怀孕女胎会胎死腹中,如若母体死后流产下来的胎儿也已死亡,必须用九尺红布包裹好,用麻绳系于胎儿腰间,陪同母体一同火化或下葬,不可分离。
(十六问)、新人结婚未出100天,家中有先人去世,参加葬礼时有何禁忌?
答、新人结婚未出100天,若逢家中先人去世,所带孝布,要用白布和红布双层等量缝制,白布向外,红布向内,佩戴即可。
(十七问)、先人去世未出三年,后嗣子女可以操办婚礼吗?
答、女儿的婚期不受先人三年孝期影响。儿子的婚期可于先人百日内操办,不犯禁忌,如若百天以内操办不了,那么必须要过了三年孝期之后才可操办。
葬礼的丧宴有何禁忌?
答、葬礼的丧宴菜品,必须是单数,如若是超过60虚岁的葬礼丧宴,含60虚岁的葬礼丧宴,且先人的配偶也已去世满三年,那么丧宴菜品可双数,属喜丧。
(十九问)、先人客死家外他乡,操办葬礼时有何禁忌?
答、如若先人客死家外他乡,在操办葬礼时,必须要请师傅进行专门的喊魂仪式,要让先人的魂魄回归家乡故土后,先人才能顺利的去阴司报道。客死家外他乡的先人尸身遗体是不可以停灵在家中屋内的,只能停灵在房门外。不然骨血倒流,霉运压顶。
(二十问)、先人下葬日、七日、百日、周年日有何禁忌?
答、先人下葬日、七日、百日、周年日若逢农历占七日和八绝日(八绝日即农历立春、夏、秋、冬节气的前一天和后一天)必须错开祭拜,且祭拜日只可提前,不可延后。
古代出殡图片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
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出殡的顺序一般为: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古代披麻戴孝衣服图片
在我国古代的丧葬文化中,披麻戴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主要通过身穿麻衣头戴白布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
在我国周朝时期,正式确立了礼仪文化制度,形成了一部书籍叫做《礼记》,其中对于丧葬祭祀的记载占据较大篇幅,这些礼仪制度非常重视形式化,基本涵盖了从生到死的所有环节,一直是后世各个朝代礼仪制度的典范。
《礼记》中对于丧葬的记载大多集中于墓葬的规格和祭祀的形式,对于服饰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到了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廷开始重视对于百姓的精神控制,在道德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孝道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典籍中对于父母去世子孙哀毁骨立的记载非常多,于是这些形式化的东西,就成为朝廷控制地方民众的思想枷锁,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鼓励百姓并秉持孝道,其中有很多理念非常偏激,但是在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只能遵从这一点。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了传承至今的丧服文化,确立了五服制度,当有人去世的时候,他在宗族亲戚会按照血缘关系分为五个层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每一个层次的人负伤时间的长短还有所需要穿着的服饰都有所不同。
按照传统的丧葬文化,在藏期间禁止穿着颜色艳丽的服饰,并且需要佩戴孝布,后来明确表示自己处于悲痛之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限制,一般在服丧期间禁止饮酒作乐。作为关系最为密切的子女,服丧期长达三年,而且在以后的朝代中,官员父母去世之后,官员需要回乡丁忧,除非朝廷夺情征辟,否则官员不能够违背这一点,不然就会被世人唾骂,断送自己的政治之路!
我国的古代文化非常重视精神感受作用于肉体之上,这就和很多宗教文化中的苦修者一样,通过对自己肉体的折磨来表达自己精神上的虔诚。
所以古代披麻戴孝也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麻布衣服穿着起来并不舒适,可以起到 *** 人肉体的作用,通过这种 *** 让人时刻谨记自己正在处于服丧状态。不过到了现代已经很少有人再遵从这一点,只有少数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关于披麻戴孝的民间传说也有很多,其中比较主流的这个故事是说子女通过观察乌鸦反哺的习性才感悟到自己对待父母应该谨守孝道,所以在父母亲去世的时候穿着黑色衣服,模仿乌鸦的行为。不过这只是民间传说,在历史典籍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无偿的,同样子女尽孝也应该是无偿的,当父母逝去的时候,很多人内心都有无法抑制的悲痛,这与穿什么样的衣服并没有关系,但是这种形式化的东西却让人对于冥冥之中的天道心存敬畏。现在的传统道德正在面临着崩溃的境地,也有可能是和缺乏这些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有关。
办丧事
老人去世后,子女必须做的事情有哪些?
人固有一死,老人去世之后,作为晚辈应为其尽忠尽孝,毕竟是送老人最后一程。所以,一些具体的礼节我们必须了解并尊崇。
1、商量确定葬礼举办天数。各地风俗不一样,有的地方举行两三天,有的地方四五天。如果子女在外地上班,不好请假或不易请假太长,就要商量确定好葬礼的举办天数。
如果当地葬礼举办天数是根据一些八字、八卦等算出来的且必须执行的,那就只能自行定夺。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建议:葬礼不要办得太久,否者花钱不说,还把人搞得筋疲力尽。几天不能下葬也是对亡人的不尊重。
2、商量确定葬礼所要购买的物品。一是亡人必需物品。如棺材、寿衣等。二是祭祀所需物品。如纸钱、香烛、鞭炮等。
三是白事必需物品。如烟酒、瓜子花生、糖果、肉、菜等(以上物品可以在葬礼期间购买,各地有专门办理白事的人,可根据他们的要求购买。)
3、商量确定葬礼所花费用的摊派 *** 。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子女,那基本上就是你一个人想办法解决了。如果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那就直接采用均摊的 *** 。
4、成服其实就是俗话说的“戴孝”,即穿着孝衣。戴孝的类别与期限,以家族的亲属远近有所差异。中国古代的孝服分为五等,称为“五服”,至亲者所服称之为斩缞,是儿子、未嫁女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为夫所服。所以称斩,是取其悲痛至甚之意。
5、破孝是对主要参加丧礼的人,即五服以里的人,均需按亲疏远近分送相应的孝服,当地俗称“撕孝帽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大户人家,按全额分给,如服齐缞的,必须按齐缞用布分给所有服齐缞的人,但农村平民百姓没有这种能力,只给至亲如闺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分孝服,其他人只给一顶“孝帽”,这就是“撕孝帽”的由来。
6、报庙人死之后,由长子或承重孙手捧香纸盘子,率领众子众孙一行到土地庙“报庙”。去时默不作声,同时—路举哀。
古代死人衣服穿法
古代有一种丧服制度,这种丧服制度按照生者与死者的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五种等级,即斩服齐服,大功服小功服,缌麻服,斩服是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衣旁和下边都不缝边。斩就是斩布制成的丧服,不缝边。古代之所以用斩布而不用割布就是要表达痛之深。的意思。一般都是诸侯为天子,臣为君,子为父等很亲近的人。服丧期为三年。齐服是五服中次于斩服的丧服。因用熟麻布制成而缝边业整齐所以叫齐服。服丧期三年。大功服次于斩服与齐服,功指的是对丧服的布料的处理。它们用熟麻布制成,而且比齐服的布料要精细。服丧期是九个月。小功服。则选用更精细的布料而且也比大功服轻,而且小功服的丧期也比大功服短。服丧期是五个月。五服中最轻的一种丧服是缌麻,均用细麻布制成。表示关系疏远。服丧期是三个月。五服制度,是古代的礼仪规范。
办丧事三天具体流程
办丧事的具体流程如下:
1、办理死亡手续,当亲人去世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开取的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区、县以上公安、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
2、注销户口,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
3、联系火化,打 *** 或派人前往殡仪馆或殡葬服务站联系火化,登记死者姓名、住址、年龄、性别、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遗体所在地、死者户口所在地,登记家属姓名、住址、 *** 、与死者关系等,预定服务项目,服务时间;
4、接运遗体,按预定时间,家属持死亡证明在指定地点等候灵车接运遗体;
5、遗体火化,遗体运送到殡仪馆,遗体整容,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选购骨灰盒、领取火化证明,领取骨灰;
6、骨灰安放,按选定方式安放骨灰,并领取骨灰存放证。此后,家属持此证明来公墓祭扫。
关于办丧事三天具体流程就先介绍到这里,当然,各个地方的流程可能有点不一样,大家可以参考上面的程序来进行处理。如果还不懂的话,可以打 *** 联系殡仪馆的相关人士。
【法律依据】
《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之一条(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由职工自理。
(四)以上规定从本通知下达之月起执行。
本文来自作者[爱分享]投稿,不代表爱分享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8ganjiwang.cn/mrfx/20770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分享的签约作者“爱分享”!
希望本篇文章《古代办丧事的人着装图片(古代出殡图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分享]内容主要涵盖:SEO网站关键词
本文概览:本文目录古代办丧事要在门口挂什么古代出殡图片古代披麻戴孝衣服图片办丧事古代死人衣服穿法办丧事三天具体流程古代办丧事要在门口挂什么丧事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