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古代办报纸
新闻出版业认为“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本来是指古代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早在战国时就出现了,也有人说始于西汉。颜师古说:“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归至也。”“邸”后来作为地方高官驻京的办事机构,为传递沟通消息而设,由此而有“邸报”之称。“邸报”又称“邸抄”,另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
唐开元年间发行的邸报,该报系雕版印刷,质量不是很高。本身原无报名,因其发行时的年号是在开元年间,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杂报”是邸报的别称。宋代的报纸称谓很多,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邸报”是其中最通用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地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中央 *** 的法令、公报,官吏任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邸报”的发布要受中央 *** 的严密控制。宋朝的“邸报”大部分都是手抄的。宋代周麟之著《海陵集·论禁小报》对此有相关描述。明末,活字印刷术开始用于“邸报”印刷。清初顾炎武说:“忆昔时‘邸报’,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才有活版。”清代“邸报”普遍采用活字版印刷。因为用木活字印刷,印刷质量不佳,有的字体歪斜、墨色漫漶,校对也不够精确,错字较多。但因内容新颖,销路居然不错。西方印刷术传入后,遂改用铅字版印刷
古代报纸图片
我国古代的传媒方式一般为旗报、牌报和民办的小报。
先秦时代,我国就出现“消息”一词,并使用广泛。据统计,仅《三国志》一书中,就有20多次提及“消息”,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
新闻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新闻”一词最早出自于唐代神龙年间(公元705年-706年)文人孙处玄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一句。
南宋赵升在《朝野类要》中之一次把“新闻”一词和报纸联系起来使用,他说:“共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漏泄之梦,故隐而号之曰‘新闻’。”
采访采访始于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公元?—336年)的《搜神记序》,这本书是他编辑的神灵怪异的故事。《晋书干宝传》中曰“宝撰授神化,因作序曰,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类讥谤。”
郭煌《进奏院状》它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由于《开元杂报》已无存,它们事实上已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邸报随着我国印刷技术的出现,邸报这一名称在我国宋代出现。宋代文人辞文中多见邸报字眼。“邸报”内容,据《宋会要辑稿》中所记,主要有“朝廷政事设施、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差除、注拟”等,其他还包括军事情况、臣僚的章奏等等。
小报始于北宋,盛于南宋,是一种以载新闻与时事政治素材为主的不定期的民办小报。
有的小报甚至没有固定的报头与名称。小本始于元代。在民间私自雕刻印发。它们主要来自朝廷方面消息,许多小本还有许多学术思想、科学信息以及经济领域方面的报道,印制精美,有的流传至今已成为我国书馆的珍本与善本。
旗报、牌报、揭帖旗报源于我国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鼓舞士气。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而揭帖则是类似传单的一些印刷品,可供四处散发。
报房起于清代,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期,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活动的人,多为低层文吏,以刊刻抄邸报为自己的副业,到清代中、晚期演变成私营报纸。
扩展资料:报纸的发展历史:
报纸从诞生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公元前60年,古罗马政治家恺撒把罗马市以及国家
发生的事件书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汉代的邸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
1450年,欧洲的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印刷的报纸开始发行。1493年,罗马发行的报纸上刊登了哥伦布航海的消息。当时的报纸只是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时才发行。
1609年,德国率先发行定期报纸,虽是周报,但很快波及整个欧洲。世界上之一张日报在1650年发行于德国。法国1631年才出现报纸,而英国由于当时发生了政治事件,报纸才得以发行。
美国的之一张报纸是独立前的1704年,由波士顿邮局局长发行的《波士顿通讯》。历史发展到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报纸已在欧洲各国相继发行,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旗报和牌报
古代报纸叫什么
古代卖报纸的叫供朝报。
根据文献的记载,报纸起源于宋代,经营小报的人,也必须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其中以进奏官、使臣、下级官吏为主。还有一些“专以探报此等事为生”的人,称为“探官”。根据探听的信息级别,出现了“内探”“省探”“衙探”等多种称呼,这些“探官”可以说是现在新闻记者的鼻祖了。
由于小报以“快”为卖点,导致其刊登内容的真实性有所欠缺,常常会刊登一些假新闻,因此宋朝 *** 曾经多次整顿。但由于小报信息丰富,始终发展良好,到南宋时成为了临安城“四百十四行”之一。
当时卖报纸的行当叫“供朝报”。据南宋《靖康要录》记载,小报还成为宋代提振民意的重要平台。小报上常载有北方军民抗击金兵的消息和主战派官员反对议和的奏疏,这让民间小报成为各阶级知识分子的首选。
中国最早的报纸
大概在公元851年,晚唐学者孙樵见到了一批开元年间的报纸,大概有数十幅,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百多年前的古董了,所以觉得很新奇的他,就写了一篇文章把他看这批报纸的前因后果记录了下来,根据他的描述,我们知道这种报纸是“按日条事,不立首末”的,其内容大都是国家大事。
略曰:某日皇帝亲耕藉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奏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这有点像我们今天报纸上的短篇要闻,就有点像扬子晚报的“短新闻”板块,在这里可以快速浏览到前一天到底发生了哪些大事。
以上内容参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宋代的报业
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
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报纸
(一)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更先问世的是唐朝 *** 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二)宋朝的“邸报”和“小报”
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更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 *** 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 *** 当权派的严密控制。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新闻检查制度。公元999年。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小报”的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小报”的发行人是一部分进奏官,中央部门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的主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 *** 的查禁。
(三)明清两朝的官报和民间报房所出版的报纸
明朝的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发,清朝的官报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负责传发,官报的内容经常受到皇帝和当权大臣的控制。清朝末年,通过官书局等单位,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 *** 官报,其中主要的有《官书局报》、《政治官报》等。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 *** 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 *** 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外传发。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但在官方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官方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报纸仍称“京报”。内容与明朝后期的“京报”相近。(清末《京报》和近氏报有相似处)
古代报纸的内容和形式
本人恰好从事相关行业,对报纸的产生和发展比较了解,所以我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报纸最早使用报纸的国家。一般认为,我国在西汉初年即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即出现了官报——“邸报”,比西方人恺撒创立的官方公报《每日纪闻》要早一个多世纪。不过,因无实物或文字记录,关于古代中国报纸出现的最早时期,目前学界还有争议。但是在对报纸的界定这点上人们的意见却是一致的,即中国最早的报纸为官方出版的官报,形式上相当于“ *** 公报”,现在统称为邸报。
中国古代的报纸主要是官报。唐朝孙可之(孙樵)所著《经纬集》有关于邸报的详细记载,为研究古代中国最早的报纸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因此我国著名新闻学史专家孙淦林认为:“唐朝开元年间出的《开元杂报》是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报纸。唐人孙樵所写《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邸报的最早记录。邸报是由宫廷直接发布的,内容是宫廷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孙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
在不同的朝代,邸报叫法多样,历朝有“报状”、“状”、“报、“朝报”、“邸钞”、“阁钞”等多种称谓。尽管叫法不一,但其性质和作用一样。基本都是传播皇帝谕旨、朝廷公文、皇室动态、臣僚奏章以及对官吏的任免奖惩等官方信息。
随着传播范围和数量的不断扩大,手写邸报逐步被印刷所取代。需要说明的是,除了“邸报”这种合法的官报外在,宋代民间还出现过非法的小报。非法小报的内容以官报所不载的消息为主,如官方小道消息、坊间奇闻奇事等,不过它的出版从一开始就受到 *** 的查禁。但事实上,从宋代到晚清,民间出版的“小报”屡禁不绝。
不光是查禁小报,历代封建统治者对邸报的管控都很严,比如宋代实行了我国最早的新闻审查“定本”制度,有些内容甚至皇帝还要亲自过问,历代官报都有自己的一套传报系统,即现在称作的“发行渠道”。
从16世纪中期开始,明朝 *** 因为政治上的需要,开始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编选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发售。由于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因此这一类报纸通称为《京报》,有时也被混称邸报,其实是官方邸报经过重新编撰后在民间的合法版本而已。
古代报纸与近代报纸的区别
很麻烦的问题啊,建议查看黄瑚的著作。稍微说一下。异:1、从露布(多用于传递军事捷报),到进奏院状,再到宋代的邸报、小报(内容是邸报不记载的大臣奏章跟官吏的任免消息为主,也有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都是记录朝廷动向的。。而近代出现了如《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东西洋每月统纪转》等宣传宗教以及资本主义思想的报刊,报刊形式更多样化。2、古代报纸都是本国资金,近代报纸出现了外国资本的注入。3、与古代报纸相比,近代报纸的传播范围更广阔,影响的社会阶层更多。古代报刊仅仅局限在官吏以及对政治感兴趣的举子、书香门第和商人。。还有支付能力的其他人。。5、报纸在近代成为表达民众观点,记录社会现象的一个渠道,更能反映民声,这显然是古代报刊达不到的。相同点:都有时代的影子,都反映政治时事。当然,还有很多,翻课本。。很麻烦的,就提供这些了,说的不一定准确,你就看看那些能用吧
本文来自作者[爱分享]投稿,不代表爱分享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8ganjiwang.cn/mrfx/20738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爱分享的签约作者“爱分享”!
希望本篇文章《古代办报纸(古代报纸图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爱分享]内容主要涵盖:SEO网站关键词
本文概览:本文目录古代办报纸古代报纸图片古代报纸叫什么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古代报纸的内容和形式古代报纸与近代报纸的区别古代办报纸新闻出版业认为“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