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成都县志 嘉靖四川总志
文殊院的来历
1、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
2、文殊院:该院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历经唐、五代、宋、元、明诸朝,过去称为信相院、信相寺,直至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之后,才更名为文殊院。
3、四川文殊院名字的由来:文殊院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历经唐、五代、宋、元、明诸朝,过去称为信相院、信相寺,直至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之后,才更名为文殊院。
4、文殊院,又名“空林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66号,占地面积20余万余平方米。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
5、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6、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
成都市文殊院简介
成都市文殊院——寺殿接通衢 文殊院座落在成都市西北角,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
成都文殊院简介 成都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始建于东晋,是我国著名佛教寺院。 占地8万平方米,拥有500余间楼房。 寺内供奉500余尊佛像,包括缅甸玉佛等珍贵文物。 以禅宗文殊师利菩萨为主尊,是四川佛教活动中心。
简介文淑书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淑书院创建于隋朝(605,——617)。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修寺庙,改名文殊院。是国务院重点佛教寺庙之一,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
成都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15号,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被誉为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
金堂县在成都哪个区
1、金堂县是四川省成都市辖县,所以金堂县属于四川省成都市,不属于哪个区。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东邻德阳市的中江县、南靠简阳市和资阳市乐至县、北接德阳广汉市和中江县、成都市青白江区、龙泉驿区。
2、金堂县不属于某个区。金堂县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东邻德阳市中江县、南靠简阳市和资阳市乐至县、北接德阳市广汉市和德阳中江县、西连青白江区、龙泉驿区。
3、属于成都市。根据查询成都市市政网得知,金堂县是四川省成都市市辖县,属于成都市,不属于该地区的任何一个区。金堂县,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东邻德阳市中江县、南靠简阳市和资阳市乐至县。
4、截至2016年,金堂县不属于成都的什么区,直隶属于成都市。
成都文殊院导游词?
文殊院坐落于天府之国成都市中心,占地90余亩,四川著名佛寺,全国佛教重点活动场所,中国佛教禅宗四大修持场所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圆塔院,宋时改称“信相寺”。后毁于兵灾。
导游词:今天我们将到成都久负盛名,拥有“空林八观”之美誉的寺院文殊院游览。大家都知道,寺院是佛、法、僧三宝的常住处。也是佛教的传播和沿袭之处。
之一进殿为天王殿(山门),由慈笃禅师建造,本圆和尚改建,供奉弥勒菩萨及四大天王。进门两侧有哼哈二将,山门和天王殿合二为一。
文殊院是成都市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寺庙,坐北朝南,建筑为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主要为木构建筑。殿宇六重,进山门往里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士殿、大雄宝殿、说法堂、藏经楼。
成都文殊院,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15号,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川西四大丛林之一,被誉为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
古代成都人为什么要建文殊院
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
游人还可在文殊院茶室品尝四川特有的盖碗茶,手捧茶船、茶碗、茶盖,耳听民间艺人的弹唱,尽情领略川西风情。
来历 文殊院有悠久的历史。相传隋朝时,隋文帝之子蜀王杨秀的宠妃,为当时的“圣尼”信相所建,故称信相寺。五代时一度改名妙圆塔院。宋代仍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